2005年12月31日,湖南怀化学院专科学生洪战辉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演讲自己“带着妹妹求学”的事迹。对外经贸大学领导在演讲现场宣布:同意洪战辉在完成大专课程后到该校就读本科,学业期间一切费用全免,并尽力为他争取免试入学的优惠待遇。这对洪战辉来说是意外之喜,他当即欣然表示愿意来京继续深造。(《北京晚报》2006年1月1日)将近两个月过去了,洪战辉已经成为《感动中国》 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,但不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还能否兑现当初的许诺?并非校方有意毁约,而是因为“专升本”的政策突然发生变化。
2006年1月24日,《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编报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分学校分专业招生计划的通知》指出:“985工程”和“211工程” 重点建设的高校、独立学院和民办院校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。由于时值春节前夕,这一通知未获关注,直至2月中旬媒体才对此进行广泛报道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属于首批被列入国家高等教育“211工程”重点建设的高校,自然也属于“原则上不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”的行列。洪战辉至少还有另外一种选择,湖南怀化学院也向他敞开了本科的大门,这一政策对上百万专科生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。
专升本主要有三种途径:一种是成人高考,另一种是自学考试,还有一种是普通专升本教育,它主要适用于专科在校生或应届毕业生。规范专升本教育的做法值得肯定,目前的专升本流程确实存在随意招生、收费混乱、程序不明的现象。暂且不举其他例子,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让洪战辉免试专升本的决定也颇有争议。“专升本”不宜作为奖品更不能作为交易品,但是不能以此否定“专升本”本身。如果以禁止的方式来规范专升本教育,如同以堵代疏,固然根除了其间的各种不良现象,但也同时关闭了专科生的希望。
长期以来,高校的内外流通都是关注焦点,比如高考和就业等问题。随着大学扩招,高校的内部流通也逐渐获得重视,比如很多高校允许学生在大一升大二期间重新选择专业,甚至允许学生调换学校,这些措施都有效地弥补了“一考定终身”引起的种种缺陷。“专升本”也是高校内部流通的重要手段。在我看来,是否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,应该由各高校来决定,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采取一刀切的方式;教育部有权对资质不符的高校采取各种措施,而不是让“985工程”重点建设的高校和民办院校不加区别地执行同一种政策。
可以想象,对于更多的在读专科生来说,他们更是无法预料到教育政策的“突变”。相信有不少学生在选择就读专科的时候,就已经决定争取进一步专升本教育的机会,可是如今只能手足无措。我们知道,某些政策的宣布和执行需要保持同步,比如调整汇率之类的经济政策;但是专升本之类的教育政策,更应该在宣布和执行之间留出缓冲期。也就是说,即使教育部准备停止部分高校的普通专升本教育,也应该针对2006年入读专科的学生,而不是已经在校的专科生。只有这样,教育政策的公信力才能确立,学生才能更为信赖地根据政策作出自己的选择,而不是像“抽签”一样决定自己的命运。